
几天前,OpenAI砸下65亿美元收购苹果设计大师Jony Ive的公司,打算打造一种全新的AI装置,一台个人专属的边缘运算设备。
背后逻辑很清楚,OpenAI发现当年Android输给iOS,就是因为没能一次把软硬打通。这次,他们想从核心模型一路打通到终端设备,直接改写我们与AI的互动方式,用「入口」来掌握权力。
早在今年红杉资本的AI峰会上,OpenAI执行长 Sam Altman 就说过:「中年人把AI当成搜索引擎,大学生则把AI当成操作系统。」AI正在经历智能型手机刚出现的那个关键时刻,当使用方式成熟后,普及速度将会是爆炸性增长。
再看看 Google搜寻流量出现了22年来首次下滑。「怎么做」、「推荐」、「比较」这类关键词开始退烧,因为现在人不再想「查」,而是「直接问AI要答案」。这分明预告了一件事:AI不只是工具,而是重新定义「我们怎么进入网络世界」的入口革命。
为什么「入口」这么重要?
谁掌握入口,谁就能决定资源怎么分配。回顾过去,Google是网络入口,它决定你看到哪些网站、谁能曝光、广告流量怎么导。Apple是行动入口,它决定你能装哪些App、订阅费怎么分配。现在轮到AI,它正成为你进入网络世界的第一道闸门,而且它握有三种关键权力:
- 帮你选择的权力:决定你看到哪个品牌、哪种服务、哪篇内容。它有「排序权与「过滤权」。
- 支配资源的权力:帮你叫车、订餐、排行程、开内部系统。它有决定资源运用的「调用权」。
- 记得你是谁的权力:AI会记住你的喜好、历史与习惯。它掌握你个人的「数据权」。
Claude、GPTs、LangChain、Open Evidence 等,纷纷不只强化模型,而是朝着「AI操作系统(AI OS)」迈进。他们竞争的,不是谁回答得最准,而是谁能控制资源与任务的分派权。
AI 改写网络世界入口
这波变化,跟智慧手机刚出现时非常类似。我们的使用方式,甚至整个数字生活逻辑,正在出现几个重大转变:
- 所有事情都从「对话」开始
不再一个一个打开 App,而是直接「说」一句话:「帮我整理今天的会议记录」、「帮我安排一趟两天一夜的轻旅行」。以前靠点选、滑动,现在靠一句自然语言,AI就能帮你执行整个流程。 - AI 不只是给你信息,而是直接帮你做事
从以前的「我上网找数据」变成现在的「我讲出需求 → AI帮我搞定」。叫车、订餐、排程、写简报、寄Email,AI 不只是助理,更像是任务执行者。这会让数字体验从「工具导向」转变为「任务导向」。 - 品牌被淡化、平台被稀释
未来你不一定知道你搭的是 Uber 还是 Grab,因为决策早就交给了你的 AI。谁比较快、便宜、评价高,它说了算。品牌逐渐退到幕后,用户面对的,是 AI,而不是服务商。从B2C,转向B2A(Business to Agent)。 - 每个人都拥有「数字分身」
你的数字分身AI Agent知道你爱喝什么、行程怎么排、喜欢怎样的文字风格,甚至可以帮你写信、回讯息、整理重点,像一个最懂你的数字助理。未来AI甚至可以帮你跟别人的AI对话、协作、完成任务,很多工作都在「背后」就处理好了。
在企业内部,实时通讯正在重塑AI入口
同样的事情也正发生在企业内部。原本是用来聊天、传档、开会用的企业实时通讯(Enterprise Instant Messaging, 简称EIM),正在悄悄变身为企业 AI 的激活平台。不管是员工使用、流程整合,还是数据安全,EIM 都具备成为企业 AI 入口的天然优势,有六个关键原因:
- 安全至上,EIM 与 AI 同为地端部署
跟一般大众通讯软件(如 Line、WhatsApp)不同,企业实时通讯多采用地端部署,管理权限清楚、风险低。多数企业选择本地化AI 服务,EIM 就成为一个安全、熟悉、可控的启动接口。不仅保护敏感数据,也排除来自广告、外部用户或不当内容的干扰,成为封闭式 AI 环境的首选平台。 - 浑然天成,EIM 是 AI 所需的互动前台
EIM 的聊天室本质就是对话接口,契合自然语言互动模式。员工无需学习新工具,只要「像聊天一样说出需求」,AI 就能立即理解并执行。从「帮我整理今天的会议纪录」、「查询上周的库存数据」到「排定部门周会并邀请成员」,EIM让 AI 更自然地嵌入工作流程。 - 大量语料,EIM 是 AI 最珍贵的训练素材
企业实时通讯每天累积大量的文字讯息、档案、语音与视讯数据,这些是企业独有的第一方数据。对 AI 而言,这些语料是理解企业内部语言风格、流程结构与专业术语的最佳教材。透过长期学习,AI Agent 不只是助手,更是「懂内部文化」的数位员工。 - 流程整合,EIM 是 AI 发挥协作力的场域
未来的办公室将走向「对 AI 说话、由 AI 完成任务;多个AI Agent彼此协作;由AI Agent代替人进行沟通」的工作模式。以往需要打开好几个系统查数据、做分析、找人协调,现在透过 EIM,只需一句:「帮我准备下周的销售简报」,AI 就能串接后端系统、汇整内容、安排进度、甚至分派任务。EIM 从聊天室演化为AI Agent的任务中心。 - 开源生态,EIM 成为多元 AI 的整合接口
随着 AI 开发越来越朝向模块化与开源生态(如 LLM API、Auto Agent Framework)发展,企业内部也逐步组装出自己的 AI 工作流程。EIM 则扮演整合这些模块的最佳入口,像是整合 GPT 辅助摘要、BPM 流程自动化、客服 Bot 回复等多个 AI 工具,让使用者只要透过 EIM 就能一站式调用多元 AI 能力,降低开发与导入成本。 - 接口颠覆,信息系统走向对话式UIUX
传统信息系统(ERP、CRM、HRM)长期存在操作繁琐的问题。随着对话式 AI 的崛起,这些系统的操作接口也正在重新设计,从传统窗体与选单,转向「用语言操作」。未来使用者可能不再点选选单,而是直接表达:「请帮我核准这张请款单」或「查询今天的出货进度」,信息系统将大量采用对话式接口。
一场入口革命,两地开打
不论是消费者端,还是企业内部,AI都正重塑「入口逻辑」。对一般人来说,我们从「搜索引擎」转向「AI助理」;对企业来说,是从「信息系统」转向「对话式协作平台」。 未来谁掌握了使用习惯、任务场景与对话信道,谁就掌握了流量与资源分配的主导权。对个人而言,数字生活不再是操作工具,而是表达需求;对企业而言,数字转型不再只是导入系统,而是重建语言到行动的工作流程。
AI,就是新的入口。入口之争,才刚开始。